当前位置: 首页 » 互动 » 访谈 » 正文

李涛:当好APUS的“船长”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
发布日期:2016-12-02  浏览次数:1361

创业学问深,反思,很重要。

在李涛的微信ID上,非常直白地写着这样的个人简介:我是李涛,APUS船长。

1999年入行,如今浸淫互联网行业17年,李涛在行业内的称谓颇多,“360手机卫士”之父、“明星创业家”等,但他说,自己最喜欢的却是“APUS船长”这个称谓。

喜欢喝功夫茶,爱听王菲的“但愿人长久”,偶尔会发几段颇有文青质感的句子,也喜欢拍旅行的风景,或者晒晒亲朋小聚的美食。与很多80、90后互联网、科技类创业人士相比,不惑之年的李涛,在性格和思想上透着一股“特年轻”的劲头。

他创办仅仅两年的互联网科技公司APUS(主打智能手机上的用户系统,主要包括:APUS桌面,APUS浏览器,APUS搜索,APUS发现,APUS新闻头条,APUS消息中心等产品体验和服务),在诸多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公司队伍里,也尚在“青春期”。

但事实上,创业半年即成功拿到两轮融资,且总额超1.16亿美元;一年后APUS入选《华尔街日报》全球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,并实现用户破9.2亿的目标;2016年初APUS开始商业化变现,实现当年度半年收入数亿元,作为公司创始人,李涛的做法却颇显老到。

在与《中外管理》记者的访谈中,有一个词,李涛不自觉地重复了多次,就是“思考”。

看得出来,辞去奇虎360公司副总裁之职,放弃价值700万美元的股票去创业,李涛的全盘考量非一朝夕;制定公司工作时制,他强调一定要让员工有充分的时间“思考”;创业中林林总总的困难,也同样被很多人质疑过,但他说失败常有,关键是要学会反思。

大公司靠制度,创业公司靠文化

创办APUS之前,李涛先是在一家互联网企业担任高管,后在奇虎360公司担任副总裁,组建和带领团队,主掌360无线业务和国际业务。2014年创业后,李涛带领APUS在海外攻城略地。

在李涛眼里,外界对成熟大公司和创业型公司的企业管理存在认识误区。从公司高管到初创公司创始人的身份转变,让李涛感触最深刻的是:“管理,大公司靠制度,创业公司靠文化。”

在360公司任职期间,他自认为不是一个成熟的管理者,那时候做国际业务也是从无到有的摸索过程,但在大公司做高管从事管理工作,更像是“大象戴着镣铐跳舞”,而管理一个创业团队则相对更自由。

关键是,在大公司和创业公司抓管理,很多外界理解的通用法则在此反而行不通了。比如:我们会以为“背靠大树好乘凉”,实则不然。

由于大公司都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规则,有自己的管理惯性和思维导向,这就意味着团队在每一次创新时都要面临着既有规则的束缚和压力。通常是带头人先证明一个想法或思路是对的,而后执行。

相反,在创业团队里,往往是只要有个“可行的思路”,就可以风风火火地干,因为创业公司需要不断地捕捉机会。很多从大公司走出的创业人都有同感,创业公司在初期可以相对自由地决定方向和模式,而大公司的每一个决策都需要“层层过关”。

所以,在这样的前提下,看似有很多资源的大公司实际可用资源反而没有创业公司那样丰裕,创业公司的资源利用率更高。

再比如:我们会觉得越是成熟的公司,企业文化建设越深入人心。然而并不是。“实际上,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创业公司更容易起作用,而成熟公司靠的是规则制度。”李涛对《中外管理》说,管理一个创业公司,需要的是团队每一分子都有主观能动性和价值观认同感,这也是公司规则不断成型的过程。

在APUS,李涛透露在招聘人才的时候秉承的其中一个原则是:选对的人,不改造人。最终进入公司的必然是对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、价值观认同的人才,并且成为与团队并肩创业的创业者。而非大公司需要的“螺丝钉”。

在他眼里,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一样的,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人性的管理。

而从当初的大公司高管到初创公司创始人,作为“船长”,李涛思考最多的一件事,就是管理——关乎企业,关乎团队,关乎人心。

一骑绝尘,有赖于前瞻规划

公司初创面临天使轮融资的时候,李涛已经确立了战略方向——发力移动端,主动出海走国际化。2014年APUS刚创立一个月,产品便正式上线;2015年1月,APUS拿到第二轮1亿美元投资……

在创业公司当中,APUS走的是稳健路线,李涛说那是因为不稳定性因素太多,所以要提前将很多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,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。

创业初期,李涛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:全球人口60亿,移动互联网用户在2014年的时候只有25亿左右。也就是说还有35亿的空白市场有待开拓,但国内市场蛋糕早已被瓜分完,那只有海外业务一条路。李涛决定:走移动互联网这条路,抢滩海外市场。

虽说不是技术大咖,但是在这个行业干了17年,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几次波浪起伏和轮回的李涛,被磨成了有经验的“老中医”,能够把脉行业发展规律。所以,基于行业敏锐度,在嗅到全球经济危机的苗头后,李涛坚持在市场资本还充裕的时候提前囤积粮草。

果然,2015年资本寒冬,互联网行业大面积受到波及,但APUS的第二轮投资已落袋为安,提前完成融资。拿到钱后,原本可以加快扩张步伐,但李涛开始“拿起算盘”控制预算。他觉得,前瞻,也意味着居安思危。

而当2015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,很多公司面临消亡和裁员的时候,李涛觉得是时候为公司下一步扩张储备人才了。因为未雨绸缪,人才建设要走到发展的前面,现在的团队要为未来的目标和计划作筹备。除了既有核心团队,公司又继续招兵买马,直到目前的200人,关于这个数字,李涛说是“计算”出来的。即按照公司现今的社会价值估算,每一个员工在能力和效力上能承担100万美金的市值,200人算是在安全范围内。

这些看起来反节奏的操盘,曾经也遭到过质疑,但2016年初APUS正式开始商业化变现,半年内实现收入达数亿,目前每个月收入1亿,用户数量从零开始到令业界称赞的9.2亿。如今看来李涛未雨绸缪的这步棋走对了。

创始人的前瞻性意识,包括创业思想,计划性、目标性、规划性和节奏性,为创业公司带来的不仅是完美逆袭那么简单。

什么可为,什么不可为?

从中关村、望京到美国硅谷,从令人艳羡的南极风谷歌办公室再到Facebook办公区开放式厨房,国内外的科技类互联网公司给人的感觉总是一副充满青春、茁壮成长的样子。

这也意味着它们都逃不开青春期“成长的烦恼”:从公司战略布局,资源分配到团队管理、产品规划、市场问题……正如李涛所说:“当一个公司的发展速度降下来,矛盾和问题会集中爆发,祸不单行在企业管理上同样适用,而速度是保障整个团队和产业向前推进的强大动力。”

李涛坚信,创业公司是唯一可以高速增长的公司,因为相比成熟大企业的各种传统模式的束缚,初创公司有天然的灵活和自由。

然而,李涛所指的速度,是小步快跑。

在创业公司里,小步快跑和坚决执行都很重要。创业公司很多时候甚至都没有时间去证明自己的想法,而只能抓住机会,小步快跑,快速调整,不打折扣地执行,这是互联网公司的普遍特点。

说到速度,不得不说互联网领域不仅是公司发展急速,就连核心技术都在处于快速迭代的态势,而且技术复制性很强。对此,李涛的看法是,技术没有核心的竞争力,任何企业都要将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壁垒转变为市场和品牌优势,这才是核心。

虽然速度是保持青春的一碗鸡汤,但规模是初创公司的一剂毒药。因为,往往拿到投资后的互联网公司,下一步就开始进行规模化布局。

然而扩张有风险!

“如果仅是团队规模增加、跨区域扩张,而企业的社会价值、市场价值并没有增加,无疑就像不健康的增肥。”李涛解释。

李涛个人非常推崇曾国藩,曾国藩对他影响也很大,他分享了曾国藩的三点:其一,内圣外王;其二,扎硬寨,打呆仗;其三,打碎牙齿和血吞。他认为,每一个创业者都要有自我克制和提高修为的能力。要知道什么事自己能做,什么事不能做。在大局面前,必须有一个冷静、客观的判断。如今创业两年,李涛实则用了10年时间完成创业积累。“创业门道深,不鼓励年轻人盲目创业。”他如此建言。

作者: 朱冬

来源:《中外管理》

 
 
[ 互动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互动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 | 鲁ICP备160341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