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互动 » 访谈 » 正文

李建军:创客总部如何跑赢“资本寒冬”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
发布日期:2016-12-02  来源:中外管理  浏览次数:768

“双创”浪潮下,一些众创空间单纯充当着向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的“二房东”角色,披着孵化器的“壳”赚房租;一些则打着孵化器的名义做平台,办起充当信息撮合的“创业咖啡馆”,缺少实质孵化服务。“平台型”孵化器究竟该怎样做才能稳定“造血”?

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,这个曾经热闹的电子大卖场,如今少了几年前的喧嚣。

在通向创客总部的走廊里,张贴的“9月最佳创业团队”奖项海报、“靠谱协同创业圈”照片墙,以及来自谷歌、苹果的创业语录,散发着勃勃朝气;而在大学教室般的办公空间内,一张或者几张桌子,就能组成一家家充满活力的新兴科技公司……

以上,是《中外管理》记者踏访创客总部时看到的一番场景。

“‘双创’为创客大军带来了无限空间和动力,而成就这些创业者的,少不了他们日夜驻扎的‘大本营’——众创空间。”创客总部合伙人李建军在接受《中外管理》专访时强调,创客总部区别于其他孵化平台的最大价值,是全力打造的协同创业氛围。

正是在李建军“打造靠谱协同创业圈”的孵化逻辑下,2013年成立至今,孵化投资的300余个项目中,超过一半拿到融资;尤其在2015年资本泡沫最严重的一年,其内部“创客共赢基金”投资的30余个项目全部存活。

“天使投资圈里的专家”、“上镜率最高的创业导师”,是外界给予李建军最多的标签。那么,这位“创业老司机”如何凭借多年创投经验,帮助“小鲜肉”们度过资本“寒冬”?相比其他众多孵化器,创客总部的制胜门道是什么?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下,哪些趋势最具投资价值?

资本寒冬的生存之道:稳定造血

2014年,以O2O为代表的创业项目从最初金融、房地产、旅游、教育等大行业,一路延伸至外卖、美甲、洗车等直击日常生活痛点的上门O2O项目。当年投资者笑言称:“资本收到的1000份商业计划书中,有800个是O2O。”

然而,火热创业背后,是一个冰冷的数字——5%。哈佛商学院分析华尔街投资数据后得出这样的结果:2014年资本热捧的O2O项目,只有5%的企业能坚持运营超过10年,新涌现企业将有80%在5年内死掉。

“‘融资乱象’是2014年资本市场的真实写照,这一年仅北京投资的创业资金就超过1000亿元,若以天使投资市场5%的平均成功率计算,上万家企业都将沦为‘炮灰’。”李建军对此感慨颇深:我1998年离开首钢创业,首次创业的失败和随后经历的第一代互联网泡沫,让今天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。2014年“砸钱”的O2O项目,我们一个没有投,而是看好那些具备自我“造血”,或有独特技术的创业团队。

李建军认为,如今的互联网环境就像一个轮回,1995年-2000年的投机泡沫是不停烧钱,烧过了就过,烧不过就死掉;而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纳斯达克的“崩溃”,还幻想着能用“砸钱”方式“活”下来。

但事实是,资本市场经过2014年的高举高打后,2015年变得日趋理性,目光随之转向具备成熟商业模式、产生稳定现金流的“价值投资”。

查看创客总部这一年的投资项目可以发现,各团队都在“自我造血”上体现出坚定和执着。

以“小蹄大作”为例,这个以特色“烤猪蹄”为切入点的全新餐饮快消品牌,15个月就在北京多个商圈成为“焦点”,以每月近千万元的营收,从众多O2O中脱颖而出。其在通过创客总部天使轮投资后,又凭借清晰的商业逻辑和单款“爆品”获得创新工场A轮投资。

“价值投资”是李建军笃定的投资准则。“讲个故事就能拿到钱的‘toVC’时代早已过气,相比以往资本关注你积累了多少用户量,现在更多会追问是否有核心产品、毛利有多少……这意味着,只有当团队的内在价值得到肯定,才有接下来的‘讲故事’机会。”李建军说。

相反,对于身陷“迷茫”的初创企业,李建军认为它们没有熬过“寒冬”的硬伤有三:一是方向、模式不清晰。团队尽管有好的想法,但未形成具体规划,此时急于找投资或许开始顺利,但难有长远发展。二是团队架构有问题。未来企业架构一定是扁平化,执行力、学习力和凝聚力都强的团队最受资本青睐,不妨尝试“合伙人制”。三是股权分配。虽然初创不涉及股权分配,但后期因股权不能达成共识而土崩瓦解的例子很多;建议初创团队股权划分以30%分配给合伙人,40%期权给优秀员工,30%激励股权根据合伙人贡献大小再分配。

 “解决了以上问题,创业者不用担心融不到钱。”李建军坦言,现在资本市场‘不差钱’,只要项目得到认可,融资‘水到渠成’,好项目还会出现企业挑投资人的景象。而创业者寻找自身价值,更要明确三点:选对行业比做强产业重要、行动比模型重要、资源比资本重要。

早期投资的制胜门道:深度孵化

“众创空间一定要有独特优势,不能泛泛发展。”李建军告诉《中外管理》,尽管创客总部创办至今已达到很高的孵化成功率,项目实现造血,投资效益可期,但他更愿意将它当作孵化器。“早期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多,我们要帮助初创企业梳理方向、打磨产品,提供接地气的协同创业氛围与服务,保证存活率,快速进入下一轮。”

事实上,伴随“双创”浪潮,国内众创空间遍地开花,2016年一些孵化器倒闭,也引来不少唱衰声音。作为国内首批众创空间,创客总部有什么优势?“协同创业”又体现何处?

简言之,其孵化体系可概括为“微VC+孵化”模式,“微”针对投资金额较小(基金规模低于1亿元),且科技含量高的早期项目。该模式2015年已被YC(硅谷顶级孵化器)认可,而李建军的目标同样明确——“打造中国科技资本孵化器”。

随着2016年科技创新创业潮的兴起,科技孵化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。”李建军说,做早期孵化,不只需要一个物理空间,具备投资属性的“实体+深度服务”孵化器,提供全产业链服务,会走得更远。

对比随“双创”兴起的大量同质化孵化器,李建军也指出了症结所在:一是单纯充当向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的“二房东”角色,披着孵化器的“壳”赚房租,会因找不到商业模式与赢利点而被淘汰,这与“双创”精神也不契合。二是打着孵化器名义做平台,办起充当信息撮合的“创业咖啡馆”,缺少实质孵化服务,但“平台型”孵化器会一直存在,毕竟信息交流是永恒需求。

有了行业标杆后,大量传统孵化器和投资公司也开始向“微VC+孵化”靠拢,如孵化器增加投资属性,个别大型投资机构变成创投基金的LP。李建军认为“微VC+孵化”模式的增多是好事,这将进一步明确“本心”——不必掐着指头算房租,而是想办法让扶植项目尽快成熟,提高估值,并成为独角兽。

对于入孵项目而言,创客总部提供了一个理想空间,由几个创始人与众多年轻人共用办公场所。牛视科技创始人刘省波、王梓杨、谢晓寒就曾身处其中。比起单独办公室,他们认为开放办公区能让人感受到其他团队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,极具带动性和感染力。

在牛视科技的成长中,拥有20年硬件研发经验,创客总部常驻硬件咨询顾问张弢给了他们很大帮助:不仅传授硬件研发经验,提供生产资料,还给他们出主意、指方向,让几个年轻人少走了很多弯路。

李建军补充道,尽管我们没有“大牛导师团”式承诺,但给每个创业团队都配备了24小时专属服务导师——而他们都是有实战经验的行家,会告诉创业者如何做到“从0到1”。此外还通过签约30多家服务机构,为创业者提供财务、知识产权、云服务平台等全产业链服务。“创客总部目前已经建立一套深入垂直、帮助早期企业迅速成长的服务体系并提供种子投资,让入孵项目有能力在3-6个月内领先对手跑出来,这是创客总部在微VC方面的新突破。”

创业风口的趋势预判:技术主导

在创客总部门口,“打造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”的海报被摆在显眼位置。他们认为,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、服务细致化、去中介化,势必对中国传统经济造成巨大冲击,但这种冲击带来的创业风口才刚刚开始。

具体而言,创客总部将投资方向聚焦在“技术”主导,且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相关的两大领域:

一是技术创新。创客总部认为,当“模式创新”愈发缺乏想象空间时,“技术创新”将逐步显现以下优势:技术门槛形成第一道防线阻隔竞争;规模效应带来边际成本下降及利润提升;较其他创新模式更具稳健性。尤其是,当前沿技术与现实应用无缝结合后,“技术创新”将有机会迅速完成技术“变现”。

李建军举了2015年投资的“微跑”项目。这是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走出来的一款体感游戏产品,可佩戴在身体任意部位,识别人体动作并进行游戏交互,还可在用户玩游戏时计算运动量和消耗卡路里。目前其已拥有10多项技术专利,月营收超过百万元。

还有一个来自天津大学现代机构学与机器人学国际中心的科研项目——“变胞机器人”,这是一个集趣味性、实用性于一体、可在教育娱乐、航空航天、地质勘探等多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项目。李建军说,作为“知识资本孵化器”,来自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项目,正是创客总部孵化的重点,2015年至今,已积累孵化20余个。

二是消费升级+O2O。李建军认为,消费升级是一种全行业现象,未来将渗透至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购、游、娱等众多领域,能够对市场起到指导作用的优秀项目将脱颖而出。而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便是O2O:其中Online实现的是在线服务信息检索和在线支付等功能,注重的是营销;Offline在于完成服务或产品交付,用户体验是重点。典型如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产品定制化,再反推到厂家来生产的C2B模式,正是我们看好的消费大趋势,未来谁能从用户思维考虑问题,谁就能抓住客户。

管理点评

伴随“双创”浪潮,各类众创空间、“创业咖啡”激增。2016年深圳某孵化器倒闭,也引发了不少唱衰声音:孵化器变成了“包租公”,“创业咖啡”凉了……由此我们应该正视,在越来越多“创新主体”试图一展身手的当下,创新模式亟须创新。创客总部之所以可在“双创”浪潮下取得跨越式发展,在于它敏锐捕捉到“缺钱、缺人、缺品牌、缺平台”这个创业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,不仅提供物理空间,还引入极具投资属性的美国“微VC+孵化”模式,而在大学课堂般的办公环境内,创业者可以互相支持合作,真正实现1+1>2的效果。

点评人: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 白明

作者: 史亚娟 来源:《中外管理》

 
 
[ 互动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互动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 | 鲁ICP备1603418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