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二九不出手;
三九四九冰上走;
五九和六九,河边插杨柳;
七九河冻开,八九雁子来;
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一首脍炙人口的《九九歌》,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,人们用它来记录数九天内寒消暖长的气候变化,以熬过冬至来临后的漫长冬季。从冬至那天算起,以九天作一单元,连数九个九天,春天便来了。由此,冬至便成了数九天过冬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冬至,又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,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、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,与夏至相对。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。据传,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,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。
冬至传统•南吃汤圆北吃饺
冬至,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冬至大如年,纳履添新岁。当今过冬至,合家围圆,歌鸡宰羊祭祖,饺子汤团乞福。或寒中取暖,闲话今年往事。但南北有差异,各地习俗大不同。比较常见的是,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。俗话说:“冬至到,吃水饺。”而南方则是吃汤圆,当然也有例外,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,寓意驱除寒冷之意。
冬至气温•阴极之至冷三九
冬至,阴极之至,冬至过后,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,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
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,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,显然偏迟。在我国,除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外,冬至期间,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℃以下,南方地区也只有6℃至8℃左右。
冬至正是“阴阳大变身”的时候,也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,人极容易受寒,也容易生病,所以,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“躲寒、躲冷”,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,特别是中老年人,应注意保暖,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发病率会猛增,患心血管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,患“中风”者增多,要提高警惕。
冬至取暖,华天成伴你温暖过冬。